世界今头条!撂荒地“画”出现代农业蓝图
寨坡村的藿香,那夭村的水稻,大位村的圣女果,黎屋村的番薯……春天的吴川市王村港镇大地,到处绿油油,特色农业的发展催生出一派新春的生机活力。
去年以来,王村港镇因地制宜,创新举措,把撂荒耕地复耕与农业提质增效结合起来,发展特色农业,让昔日撂荒耕地成今天的现代农业基地,迸发出“绿红摇曳竞春图 ”的新春美景。
提质增效,让撂荒地“活”起来
【资料图】
王村港镇一直是农业弱镇,由于种植效益低下,大部分村民都外出经商务工,导致部分耕地丢荒。
去年以来,王村港镇党委政府在广州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助下,探索了一条盘活土地资源、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,让一块块撂荒地重新披上“绿装”,并成为农民的“致富田”。
4月春阳,记者来到大位村圣女果种植园,一行行的圣女果藤上挂满了一颗颗红彤彤的果实,种植户林美龙正在指挥入园务工的农民赶收圣女果,呈现一派丰收欢乐的景象。林美龙说,这片土地多年丢荒颗粒无收,去年镇政府和村干部统一平整和通电通水后流转出租,我们包租种植千禧品种的圣女果,如今果丰价好,一天摘果收入几万元,预计这30多亩果园产值好几十万元,撂荒地果真变成我们的“致富田”了。
为了让撂荒地“活”起来,王村港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深入田头调研,以问题为导向,与各村干部一起推进撂荒地的整改流转,并疏通了20多公里的灌溉渠,提升水利设施,确保每一块丢荒地通水通电,推进各村撂荒地流转出租,发展现代种植业。
目前王村港镇15亩以上的连片撂荒耕地都实现复耕复种,初春时节可见一处处的藿香、圣女果、海南野菜、优质番薯、水稻等种植园——土地“活”起来,重新披上“绿装”,现代农业发展阔步前进。
镇长李观强表示,王村港镇以土地流转为抓手,以提高种植效益为驱动力,贯彻粮食安全政策,有效盘活土地资源,超额完成全镇去年500多亩撂荒地复耕工作,大地焕发出新的活力,农业生产走上新台阶。
新型农业,让土地“能”起来
走过陡坡山林小路,进入新梅村寨坡垌田,豁然开朗,黑色地膜覆盖着的32亩刚种下的藿香已长出青青嫩叶,而垌田的另一部分土地已全部平整,继续赶种藿香、芋头、大豆等南药和经济作物。
新梅村支部书记郑礼球介绍,这片垌田共109亩地,以前是番薯地,产值低,后来丢荒了,杂草丛生。去年在镇党委、政府以及广州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支持下,疏通了水利,统一平整流转出租, 村经济联合社承包发展新型经济作物,并且走新订单合作之路,32亩藿香已“名花有主”了,半年后收成就供货制药公司,一亩可赚五六千元,这才是新型农业。
撂荒地变成新型农业基地,这是消灭荒地的有效手段,也是全镇建立现代产业体系、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必经之道。
碌西村有许多碎片丢荒地,如今都种上了当地土特产——美味番薯。在村办公楼,新鲜出土的美味番薯进行分拣和包装后,在村委会电商平台销售,以8元1斤邮寄给商户,产品供不应求。村党支部书记林伟新笑着说,美味番薯香甜粉糯,名声在外,在政府帮助下挖掘其潜在价值,通过打造品牌,推广标准种植,以基地带动村民耕种撂荒地,扩大种植规模,大大提升农民种植效益和土地的产出。
近两年以来,王村港镇党委政府努力思索一个问题,即如何让撂荒地“活”起来和“能”起来,破解“谁来种地、地怎么种”这个难题。如今,他们打破常规,付诸行动,采取有效措施,以“效益驱动”带动撂荒地复耕,以党建引领发展,让土地“醒”起来;以乡贤回归开发,让土地“活”起来;发展种植合作社,让土地“联”起来;引进龙头企业,让土地“能”起来,王村港大地旧貌换新颜。
镇委书记骆禹荣说,我们变革工作思路,借助撂荒地复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,更好地把王村港从农业弱镇发展成农业强镇,推动全面乡村振兴,建设不一样的王村港镇。
标签: